近日,《陶瓷資訊》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、山東省政府新聞辦、廣東省東莞市人民政府公開資訊獲悉,山東、蘭州、洛陽、鄭州、濟南、東莞等地面臨新的環保要求,涉及節能減耗、清潔生產等方面,或將影響90家陶瓷企業。
8月24日,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記者會,解讀《山東省「十四五」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有關情況。
《規劃》提出,到2025年,山東省要實現生態建設走在前列,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,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;加速碳達峰進程、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;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;加強細顆粒物及臭氧協同控制;深化四減四增、加速推動綠色發展。
根據「陶業長徵-中國建陶地理調查2020瓷磚產能報告」調查數據顯示,山東省80家陶瓷生產企業有144條生產線,日總產能247.86萬平方米,《山東省「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的提出或將對山東陶瓷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。
8月19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工信部、生態環境部、水利部聯合印發《關於「十四五」推進沿黃重點地區工業計畫入園及嚴控高污染、高耗水、高耗能計畫的通知》,《通知》要求,「十四五」時期蘭州、洛陽、鄭州、濟南等沿黃城市和乾流沿岸縣(以下簡稱沿黃重點地區)嚴控新上高污染、高耗水、高耗能項目。
《通知》強調,各相關地區對現有已備案但尚未開工的擬建高污染、高耗水、高耗能項目要一律重新進行評估,確有必要建設且符合相關行業要求的方可繼續推進;清理規範工作於2021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;對不符合產業政策、「三線一單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、規劃環評以及能耗、水耗等相關要求的項目,一律責令立即停止興建、投產,限期整改,在整改到位前,工程不得恢復興建及投產。
根據「陶業長徵-中國建陶地理調查2020瓷磚產能報告」調查數據顯示,蘭州、洛陽、鄭州、濟南等地共有7家陶瓷生產企業,合計14條瓷磚生產線,日總產能達33.3萬平方公尺。
為建立健全東莞市重污染天氣緊急應變機制,提高重污染天氣預防預警、緊急應變能力,減少重污染天氣出現頻次及持續時間,最大限度控制和減緩重污染天氣造成的危害。
8月3日,廣東省東莞市人民政府印發《東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計畫》,《預案》提及,依照環境空氣品質預測結果,以及重污染天氣的發展趨勢、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,將預警分為3個級別,由輕到重依序為黃色預警、橘色預警、紅色預警。
《計畫》對陶瓷等重排放產業提出工業減排要求:依照《廣東省工業爐窯分級管控清單》,對水泥、鋼鐵、陶瓷、磚瓦、有色金屬等涉工業爐窯重點產業C級企業嚴格依照“一廠一策”,有計畫地實施生產調整和大宗物料錯峰運輸,加強廠區內無組織排放管控,減少污染物排放。
同時進行工業聚集區週邊各類大氣污染排放源的專項執法檢查,強化對涉工業鍋爐、爐窯重點排放企業以及揮發性有機物(VOCs)重點監管企業停、限產措施落實及污染治理設施運作情況的監督監測,確保污染管控措施落實到位;當空氣品質以顆粒物為主要污染物時,不能穩定達標的燃煤鍋爐及生物質鍋爐停止使用,要加大實地巡查力度,每天巡查不少於轄區內企業數量的10%。
據《2021年度廣東省工業爐窯分級管控清單》顯示:東莞市現有東莞萬江永勝彩瓷有限公司、東莞美景實業有限公司、東莞市唯美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合計5條窯爐。
(文章轉自陶瓷資訊)